今年以来,作为全市金融扶贫工作牵头单位的市金融办,指导全市辖区各金融机构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主力军作用,汇聚金融扶贫资源要素,灵活运用“金融+”模式,创新开发金融扶贫产品,改进金融扶贫方式,提高金融精准扶贫实效,全市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向15363户贫困户发放贷款21.89亿元,扶贫小额贷款申贷获得率99.33 %,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一是有效凝聚金融扶贫合力,构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建立了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确立了以全市农村信用联社、邮储银行汉中市分行、农行汉中分行为主体,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补充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建立起了金融扶贫联席会议、信息报送、检查评比、督查通报、绩效评估等制度,金融扶贫工作有力有效。各金融机构坚持以优先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和支持农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为导向,合理确定信贷贷款品种、期限、利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进一步拓展金融扶贫领域,推动信贷资金流向贫困县镇村当地特色产业和贫困户脱贫最需要的地方。全市辖区13家金融机构向贫困户发放贷款16.71亿元、产业项目扶贫贷款5.17亿元,为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是充分发挥金融扶贫政策导向作用,强化政府金融扶贫政策和工作部署协同。贯彻落实好中省市各级金融扶贫工作部署,打好金融扶贫政策“组合拳”,演好金融扶贫政策“重头戏”,指导辖内金融金融机构并主动配合市上有关单位,出台了《汉中市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意见》、《汉中市小额信贷考核评价办法》、《汉中市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建立金融扶贫不良贷款追偿机制》等一系列文件,拓展涉农信贷资金来源,提高金融机构对金融扶贫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增强贫困户利用贷款资金脱贫致富信心,探索出一条以金融扶贫实际成效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和追赶超越的新路子、新模式,破解了农村融资难、融资贵和金融扶贫服务不足、服务效率不高问题。全市计筹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22492万元。
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和贷款模式,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服务网络。以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作为载体,提升农村助农取款服务点网络功能,布放ATM机1286台、POS机14095台、便民E终端5561台,集镇覆盖率59.36%。各金融机构根据各类扶贫政策和贫困户资金需求,创新推出了无担保抵押、“POS贷”、“流水贷” “助保金”、“小企业税贷通”、“掌柜贷”、“政信银贷通”、“淘宝贷”、创业贷、信用贷等金融产品,推广网上银行、手机支付等支付方式,降低贷款户使用贷款成本,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了“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务。探索助农取款服务点支付平台与农村电商发展融合发展模式,30个助农取款服务点被设立为电商服务站,带动了千余家农村电商网店发展。开展了农户小额信贷建档评级工作,11家农合机构与2132个行政村(社区)签订了“双基联动”合作协议,建立了贫困户经济档案。
四是积极拓展保险业服务扶贫功能,增强贫困户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发挥保险业在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稳定器”作用,开发面向贫困人口的保险产品20余类,实现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服务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等扶贫政策的沟通和衔接,拓宽了保险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覆盖面。建立了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和“三农”保险基层服务格局,开展了能繁母猪、油菜、水稻、森林、奶牛、农房、茶业气象指数、核桃、马铃薯、育肥猪10个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险种,提升了保险资金投资农业生产的力度和效率。面向农村低保户和分散供养五保户开展了政策性农房保险业务,为913户受灾农户支付保险赔款310.26万元,支持了受灾农户快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放大了保险行业助推扶贫工作效应。
供 稿:市金融办
建议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汉中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电话:0916-2626155 传真:0916-2626155 邮箱:hzsjrb@163.com
地址: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43号